新聞

返回上一頁
教育傳媒到校
2025年4月
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僑港伍氏宗親會伍時暢紀念學校 - 2025年4月

前瞻STEAM教育 造就未來創科精英


僑港伍氏宗親會伍時暢紀念學校以「克勤自勉」為訓,致力培育學生的全人發展。在STEAM教育方面,關倩芬校長強調跨課程結合,透過跨課協作、專題研習及動手實踐等方式,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,並在學習過程中培養「WSC」精神,具備智慧(Wisdom)、仁愛(Sympathy)與勇氣(Courage)的特質。憑藉出色的教學成效,學校去年更榮獲「十大傑出推動STEM學校」的榮譽。

跨科扣連知識 動手動腦學解難

學校以「動腦筋,動手做」為核心理念,透過三層教學架構培養學生科學知識與技能,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在第一層教學上,學校強調跨科協作,透過既定主題與各科知識扣連,以常識科為主導,將STEAM內容滲透至各科,完成專題研習作品。常識科主任鄧嘉俊老師指,以「節能」為例,常識科教授環保的概念;電腦科則教授編程技巧、感應器製作;視藝科製作模擬家居模型;中英文科亦會配合教導匯報技巧。透過知識的串聯,同學能夠活用不同學科的知識解決難題。

引入「資優十三式」 思維應用奠定基礎

學校從常識科入手,引入「資優十三式」,教導學生應用思維技巧,如腦圖等,從而培養批判和分析能力。在這個過程中,學生不僅掌握實驗的技巧與基礎,還為未來的實驗技能和邏輯思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,並激發了他們的興趣。同時,日常課堂中還設有跨課程的專題研習,指導學生應用探究方法,逐步提升他們的能力。例如,在「懷舊玩具翻身」專題研習中,四年級學生訪問社區長者,了解舊日玩具的故事,並利用Scratch和Micro:bit等編程技巧,對懷舊玩具進行改良,為科技注入溫度與人情味。

豐富學習旅程 提供實踐機會

學校提供豐富的STEAM學習機會,讓學生通過動手研習來探究知識,例如設計非常規的全班式多元智能課程,其中涵蓋科學和科技的範疇,包括機械人課程和低年級不插電課程,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。此外,學校亦希望學生能將科學技能應用於社會服務,以STEAM Week為例,常識科安排了服務學習,聯繫幼稚園,讓五年級學生擔任小老師,教導幼稚園學生STEAM知識。這不僅讓他們溫故知新,還促進了學生的領導力和匯報能力,進一步促進個人發展。

發掘興趣與潛能 拓寬創科學習視野

透過各種全班式的學習,學校能夠發現學生在STEAM領域的興趣與潛能,並隨之安排STEAM課後興趣小組,進行抽離式學習,例如Vex IQ和無人機足球等。這些小組由專攻科學和科技的老師帶領,歡迎不同年級的學生參與,提供深入學習的機會。

對於表現優秀的學生,學校會安排他們參加交流及比賽,以拓寬視野。例如,四年級學生參加大灣區交流團,了解國內在科技和天文領域的發展。在比賽方面,學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,並提供支持,讓他們有機會展示學習成果與才能。上學年,學校在短短一年內獲得近200個STEAM類型的獎項,實現了重大突破。

早前,「小小科學家」拔尖計劃的學生參加了「第二十六屆『常識百搭』小學STEAM探究」比賽,憑藉「洪」出沒!智能擋水板和「我與洪水的距離」應用程式榮獲傑出獎及優異獎,團隊成員及老師更獲邀參加電台直播,分享他們的感受。關校長指出,透過比賽,學生不僅實踐同理心,還能訓練組織能力、演說能力和團隊精神。

培養資訊素養 正確使用科技

面對數碼化新時代,學校致力於將資訊素養融入各科教學,特別以電腦科為核心,教育學生正確使用科技的態度。各年級設有系統化課程,安排專題研習,幫助學生辨別網絡資訊的真偽,並建立合法引用資料的意識。針對日益增多的網絡詐騙,電腦科老師每週製作校園電視台短片,讓學生了解網絡陷阱,學會自我保護。學校亦重視家校合作,每月舉辦家長講座,指導家長設定APP權限、監管子女的上網時間,並平衡護眼與學習需求。從課堂到家庭,全方位培養同學的資訊素養,建立安全、健康的資訊使用態度。

 

教育傳媒

關倩芬校長 關倩芬校長
學校去年榮獲「十大傑出推動STEM學校」的榮譽 學校去年榮獲「十大傑出推動STEM學校」的榮譽
學校以「動腦筋,動手做」為核心理念 學校以「動腦筋,動手做」為核心理念
安排STEAM課後興趣小組,進行抽離式學習 安排STEAM課後興趣小組,進行抽離式學習
學校提供豐富的STEAM學習機會 學校提供豐富的STEAM學習機會
學校會安排他們參加交流及比賽, 以拓寬視野 學校會安排他們參加交流及比賽, 以拓寬視野
同學榮獲STEAM比賽傑出獎及優異獎 同學榮獲STEAM比賽傑出獎及優異獎
校舍外觀 校舍外觀
返回上一頁